被质疑造假的歌曲,能获得歌谣大赏吗?

如果一首歌曲的流行仅仅是因为过度营销带来的虚假繁荣,它还能获得年度最佳歌曲奖吗?难道只要歌曲排名第一,就能在年末颁奖典礼上捧走大奖?从七八年前开始,“名不副实的冠军”现象就一直存在,业内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?

为了获奖而人为地炒作、名不副实地扩大团队规模,这种现象在音源和实体专辑市场都屡见不鲜。早在今年2月和4月就曾报道过对过度营销的担忧,并曝光了部分操作手法。

只要砸钱进行病毒式营销,即使没有真正的粉丝基础和大众认知度,也能让一个默默无闻的组合摇身一变,成为所谓的“席卷海内外”的顶流。而真正有人气、有好歌的歌手和作品,却因为所谓的“绝对成绩”不如前者,而与奖项失之交臂。最终,获奖名单的含金量和公信力只会不断下降。

难道业内人士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吗?当然不是。每个人都心知肚明,并且对此表示担忧。那么,音乐企划公司呢?他们同样清楚。讽刺的是,他们反而把这当成了一次机会。Joynews24曾报道过病毒式营销的操作方式并表达了担忧,结果一家小型娱乐企划公司竟然照搬了这种方式,来提高旗下歌手的音源排名。

◇“要论公平,还得看‘演唱会观众人数’……至少比现在干净”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A表示:“现在的音源和实体专辑市场,完全是资本的游戏。别人砸几亿韩元做营销,我们只花几千万,就像鸡蛋碰石头,毫无胜算。音源网站因为能从中获利,所以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大众本应该公平地享受音乐,但追逐利润的音源网站却无动于衷。他们摆出一副‘放任不管就能赚钱,谁还管什么公平’的态度。”他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
这位业内人士指出,在被资本逻辑支配的音源和实体专辑颁奖典礼上,“获奖”的意义已经越来越淡薄。A先生说:“音源可以用钱刷上去,实体专辑则堆积在仓库里。最终,除了演唱会观众人数,其他数据都不可信。”他自嘲道:“当然,一个人可能去看很多场演唱会,所以也不能说完全公平。但至少比现在这个病毒营销横行的局面要干净得多。”

那么,每年都需要公开营销费用的上市公司,就能摆脱“数亿韩元营销”的质疑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一位在娱乐圈工作多年的经纪人B表示:“公开的报表里有很多猫腻。他们会在服装费或其他活动费用中虚报金额,然后把多出来的钱像秘密资金一样挪作他用。如果你发现某些活动费用高得离谱,不妨持续关注一下。”

◇“为了保证真实性,评委评分占比必须保留”……警惕名不副实的“大赏”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歌谣颁奖典礼相关人士C,对持续多年的“病毒营销乱象”进行了严厉批评。C先生表示:“通过病毒式营销获得的音源第一,真的能算得上是实至名归吗?歌谣界已经变成了金钱至上的游戏。评奖已经毫无意义。要么干脆取消颁奖典礼,变成一场纯粹的音乐盛会,要么就彻底停办。”

C先生指出:“如今的流行音乐排行榜,完全是那些砸钱营销的公司的歌手的天下。如果没有一个评判标准,能够排除金钱的影响,选出真正由大众喜爱的音乐,那还不如像电视台的年末歌谣祭一样,办成一场音乐盛宴。”他再次批评道:“还不如随便在街上做个民意调查,选出大赏得主来得更公正。”

另一位歌谣颁奖典礼相关人士D,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名不副实的组合获得大赏的风险。他强调,各大歌谣颁奖典礼之所以没有降低评委评分的占比,正是为了保证评选结果的真实性。D先生表示:“(由于过度营销),确实有可能出现一些名不副实的组合获得大赏的情况,因此,评委的评价可以反映业内人士的真实感受。所以,今年的颁奖典礼上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”

评论翻译:

  1. 名不副实的冠军
  2. 干脆就办成音乐节吧
  3. 首先应该取消颁奖典礼……好多颁奖礼都毫无根据……
  4. 颁奖典礼太多了,不颁奖也没什么,少办点吧
  5. 音源可以用钱刷,实体专辑都堆在仓库里。最终能体现真实人气的只有演唱会观众人数。
  6. 某家公司的音源和实体专辑数据都很可疑。
  7. 还讲什么公平ㅋㅋ 颁奖典礼都是为了赚钱的。
  8. 靠营销拿大赏的公司,估计演唱会的观众也会花钱雇的。
  9. 是的,一人一票都会出现作弊和无限创建账号的情况,唯一能相信的就是演唱会的人气,毕竟花钱雇人填满场子也是有限度的。
  10. 让我想起某些组合了
  11. 演唱会观众人数确实是比较好的指标